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游远望号有感

时间:2025-08-0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远望2号,是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承担我国航天飞行器的海上测量、控制、通信和打捞回收任务。2019年,远望2号结束41年服役生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今天,这艘功勋舰船静静矗立在江阴外滩鲥鱼港,让每一位登船的游客都能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壮阔史诗。

  初遇远望2号,最直观的冲击来自其庞大的体量,船身长达192米,甲板密布着雷达天线,宛如一座移动的科技堡垒。甲板上的斑斑锈迹见证着远望号的光辉岁月,这里既是科学观测的前沿阵地,也是船员们与大海搏斗的舞台。倚栏远眺江阴大桥时,江风掠过耳畔,仿佛能听见远望人当年在风浪中高喊“江阴收到”的坚定回响。船尾的甲板上印着一个大大的福字,今年正是在这里远望2号登上了央视春晚,向全国人民送出了来自江阴的“远望福”。

  船舱内的会议厅陈列着船模和历史图片,在船舱的走廊里,一幅幅任务照片串联起远望2号的“高光时刻”:1980年打捞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1984年护航我国首颗地球同步卫星、1991年挽救“东方红二号甲”卫星、2003年保障神舟五号天地通话......根据讲解,这艘船曾35次远征三大洋,安全航行52万海里,创下中国航天测控史上任务型号最全、出海频率最高、连续测控时间最长等等“六个之最”。

  站在当年的指挥舱内,触摸着密密麻麻的仪表盘、泛黄的操作台和各种通讯仪器,仿佛能看见科研人员紧握通讯设备、屏息凝神的瞬间。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中,杨利伟在太空的第一次通话正是通过远望2号传递。那些褪色的按钮,曾是连接星辰与大海的纽带,令人肃然起敬。

  在船员的宿舍区,狭小的床铺、泛黄的航海日志和锈迹斑斑的固定电话默默展示着远望人“与星辰为伴,以海浪为歌”的坚守。1997年,远望2号船在返航途中突遭12级狂风挟着低气压和寒潮的三面袭击,一个接着一个的滔天巨浪如闷雷一样撞击在船体上,房间里茶杯、台灯、厚重的玻璃台板,被甩出去顿时破碎。远望号迎着狂风巨浪,奋勇前进,经过整整36小时,硬是冲出了台风巨浪的包围圈。站在这样的空间里,我理解了远望人“以船为家”的重量,正是这种坚守,托举起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的伟大梦想。

  离船时,夕阳为舰船镀上金边。回望这座钢铁丰碑,我忽然明白:“远望”二字既是叶剑英元帅诗中的豪情,也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期许。它承载着一代代航天人的强国之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浩瀚星空的向往。如今,当孩子们在甲板上兴奋地模仿船员操作雷达时,当青年学子在展板前驻足沉思时,远望2号早已超越了船只的物理意义,成为一座精神的灯塔,必将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