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塘梅园游记
时间:2025-08-01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
阳春三月,暖风徐来,周末与家人一起游览了祝塘梅园。
梅花盛放,游人如织。公园占地近60亩,拥有3000多株梅花,包括腊梅和宫粉、绿萼、玉蝶和朱砂等品种。园内叫卖声、直播声、歌舞声、孩子嬉戏打闹声不绝于耳,一片繁荣景象。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阎公雕像和阎公祠区域。
阎公祠,是为纪念明末清初的江阴典史阎应元而建。1645年,面对满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江阴人民集体拒绝,遭到24万清军围城,阎应元带领9万多江阴父老,喷洒热血,奋起抗清,坚守八十一天的壮举,最终不屈战死,全城惨遭屠戮,仅剩53人的惨烈。后印白和尚收敛众义士遗体,两万七千余具,葬于祝塘“万骨茔”,阎应元也在其中。
泽枯禅寺北侧,广植松柏,有一“毅魄同归”牌坊,“松随香草伴忠骨 梅引日月照冰清”十四个大字对联,诉说着这片热土上人民的英勇和无畏。梅园下面,埋葬着江阴抗清义士的忠魂。传说城破之后有一女子题诗: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澄江福地有一四眼井,据说江阴城破前,妇女儿童皆投井自尽,宁死不愿屈服外族。“人心齐 民性刚”的江阴精神,在这一刻有了具象化的表达。钦佩和赞叹印白和尚的义举,佛家的慈悲心,功德无量,彰显了汉民族心底的良善。
梅花的品质,坚韧不拔,高洁清洁,忠贞不渝,谦逊低调,无私奉献,与士大夫的品质很是契合。苍松翠柏与义士忠骨相伴,冰清玉洁、坚贞不屈的梅花正是阎公他们忠义品格的生动写照。
梅园,埋忠骨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汉民族气节,是江阴人民忠勇无畏、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也是春天到来的象征,传递着春天的消息和生命的活力。
满人“金钱鼠尾”样式的发型,作为今人的我实在是欣赏不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给明末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历史不忍直视,时间会淹没一切。“忠义之邦”的江阴城,数百年之后恢复了繁华,经济百强县第二,GDP超5000亿元。历史从未远去,只是换个面孔在重演,这一刻,我顿悟了。
现代社会的我们,能否如阎公一般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永不叛党的宣言还在耳边回响,时代虽然斗转星移,时移世易,但共产党员的气节是否依然万古长青?一个政党的活力能否永葆青春?我深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出发时的路,进行党性教育的必要性。不禁感叹幸福的生活,由谁来创造?天下为公尔!
我辈自高洁,梅魂传千古。(王莉)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