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寄畅园
时间:2025-04-17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办公室 字号:[ 大 中 小 ]
寄畅园是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寄畅园作为无锡分会场舞台亮相,迎来建园五百年来又一个“高光时刻”。对我而言,这座园子仿佛蕴藏着无穷奥妙,每次去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物与景致,去的次数多了,突发奇想来个“数说”寄畅园,且作闲谈。
一池锦绣汇成漪。水是江南园林的灵魂所系。寄畅园水系的中心就是锦汇漪,它如同一个横卧的宝葫芦,收纳了全园精华;又像一个碧玉卷轴,暗藏着满园光影。闲步锦汇漪边,只见水中有自在游鱼,有疏影横斜,有山色溪光,有大千自然。大概是“智者乐水”的缘故,古典园林的建造者特别钟爱于水系营造,园主秦燿就借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荫”来命名园子,他特别注重水系的“明注暗泄”设计——雨季不溢,旱时不涸,这一巧妙地设计维系了园内的山水草木的平衡。如果以生态视角来看园林,锦汇漪就是寄畅园保持生机盎然的心脏。
两山辉映耀此园。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和锡山之间,西依惠山,东接锡山,园内西侧营造了假山,假山上植被丰茂,与苍翠葱郁的锡山、惠山从视觉上衔接起来,“首迎锡山、尾向惠山,似与锡、惠二山一脉相连”。于是当游人漫步寄畅园中,总有种徜徉在自然山水中的感觉,真山假山皆是山,真山有寥远意境,假山作真山余韵,正是因为“一园巧借两山,两山辉映一园”。游人在方寸之地,不觉感到胸襟开阔、心境畅达,无意中暗合“寄畅”之意境。
三树鼎立成一品。江南园林既然有水有山,自然不缺草木。寄畅园古树名木众多,我每次来总要看一看卧云堂前三棵香樟古树,其树龄均有三四百年,形貌高大苍劲,以“品”字型傲然而立,尤能让人感受到寄畅园的厚重历史。卧云堂是康熙、乾隆驾临寄畅园的休息处,康熙第一次南巡时,就曾驻足卧云堂前古樟树下,询问秦氏族人树龄。2024年暑期,我们在惠山古镇举办“惠山福娃”文旅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开班式特意选在卧云堂,正对着这三棵品字排列的古树,寓意着孩子们把品行作为人生首位要求,站得直、立得正,做品行高洁的人。
四时光景各不同。从时光维度看,春去秋来,四季轮转,寄畅园有不同的季节风景图:春日,锦汇漪倒映着新发的嫩枝与锡山塔影,碧树成荫、清波荡漾,好一幅江南春景图。夏至,八音涧的泉水混合着蝉鸣,假山叠石被苔痕染成墨绿,走在涧底似有阵阵凉风,感受着盛夏里难得的自然凉。秋深,树叶渐黄,枫叶似火,与龙光塔的倒影在涟漪中交织成斑斓锦缎。冬雪,园中古树苍翠依然,如果巧遇一场瑞雪,古树的虬枝便承托起“岁寒挺高节”的风骨。
五百春秋家风传。寄畅园历经五百年发展,是秦氏家族“孝友传家”的鲜活见证。自秦金始筑“凤谷行窝”,便以“服食甚俭,无宴饮之乐”立训。明万历年间,秦燿改筑寄畅园,在“取欢仁智乐”的诗意中注入“行善读书”祖训。清代以来,秦氏族人立《寄畅园改建祖祠公议》,以孝道凝聚族人,将嘉树堂改为双孝祠。代代秦氏子孙恪守“诗书立心、孝悌守业”,终令寄畅园成江南唯一“五百年不易姓”的私家园林。
六度南巡屡流连。清代康乾两帝各六下江南,到访寄畅园竟多达十九次。其中康熙六下江南,到惠山七巡寄畅园,御题“山色溪光”;乾隆六下江南,十二次驾临无锡,每次都来游览寄畅园,他还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御题“玉戛金摐”。两位皇帝于镜池畔观月,在郁盘亭赏枫,将园林景致化作一百多首御制诗章,更将寄畅园推向了“宸游驻跸无双地,泉石人文第一园”的巅峰。乾隆由于特别喜欢寄畅园,还命宫廷画师摹绘园景带回京,在颐和园东麓仿建“惠山园”。
七星桥飞度碧波。七星桥坐落于锦汇漪之上,是由七块黄石板平铺水面而成的石桥,此桥最大的特色就是“平”,结构简约,高度很低,几乎接近水面,但恰恰是这一抹平桥,在碧波之上平添几分超然意境。乾隆曾以“一桥飞架琉璃上”赞其飘逸。桥名是借北斗七星之意,寓“仰观宇宙之大”的胸怀。桥东涵碧亭翼然临水,四百多年古樟树荫如盖;西望锡山龙光塔影碎入粼粼波光,很有虚实相生的意境。
八音涧巧奏天籁。八音涧被誉为古典园林中的神来之笔。这是一处用黄石堆砌而成的石涧,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八音涧利用流水撞击石块产生的声音,模拟出悠扬的音乐效果,使潺潺水声能发出五种不同的声音,再加上风声、虫声、鸟声,共谱八音之曲,也把一个“无声”的园子,变成了“有声”的园子。不仅声音运用上巧夺天工,筑石造型也让人惊叹,游人行走在八音涧中,从狭窄逼仄、曲折盘桓再到峰回路转,切身感受到“曲径通幽”的妙处,走出来那一刻心境都豁然开朗了。
九狮台幻化万千。九狮台坐落于含贞斋前,斋前楹联“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中的“九峰”,我想,说的既是惠山九峰,也应是这九狮台之九峰。九狮台以元代倪云林《九狮图》为蓝本,叠石造山如群狮起舞。整座假山高逾数丈,以太湖石勾勒出雄狮俯卧之姿,近观可见石狮姿态各异:或昂首啸天,或蜷身酣眠,或跃动于石上,或嬉戏于林中,动静相谐,妙趣横生。有较真的游人细细数来,发觉怎么看也不止九只狮子,越看越多,越看越奇。这大概和古人对“九”的理解有关,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之极,象征至高无上、无穷无尽,九狮台的幻化无穷、气象万千,正是这座园子融汇自然、意蕴丰厚的一个剪影。
漫步在寄畅园中,常常觉得这座园子蕴含着无穷智慧,一景一物都是中国古典诗文、书画乃至哲学的具象化。这“一到九”的闲言絮语,不过是我突发奇想、堆砌数字而成的片面解读,难以全面概括寄畅园。也许,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寄畅园,当您闲来无事时,不妨也来寄畅园走一走、看一看。(丁一)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