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白果树下

时间:2025-04-17      浏览次数:       来源: 新吴区总工会       字号:[ ]

  手机屏幕不断地切换,指尖无意识地滑动,直到“南京高淳发布”的一条视频让我停住——“我们相聚在白果树下”。画面中,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树下三三两两的人群或站或坐,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那棵白果树,那片校园,那些青涩的面庞,如潮水般涌来。

  白果树,又名银杏树、公孙树。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一棵白果树,600多岁了。树干粗壮,要三四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合抱。树冠如伞,为我们遮挡烈日,也见证着我们的青春。每到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铺撒在地上,踩上去沙沙作响,那时的我们,总爱在树下背书、聊天、嬉戏。风起的时候,会有银杏果掉下来,我们就会先用脚踩去皮,然后捡了带回去放在灶膛里拷,熟了果肉就会一个个蹦出来,绿幽幽的,晶莹透亮,成为我们口中的美味。

  那时的校园生活简单而充实,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却有着最纯粹的快乐。清晨,我们踏着晨露走进校园,白果树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课间,我们在树下追逐嬉戏,交换着看小人书,吃着小卖部里5分钱一根的冰棍,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突发奇想,要测量白果树的树干有多粗。大家手拉着手,一个接一个地环抱着树干,数着人数,计算着周长。笑声在校园里回荡,惊飞了树上的麻雀。那时的我们,单纯而快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那棵白果树的荫蔽之下。

  “抗日的烽火,映红我们的校旗,桠溪河畔,响彻着救亡的歌声,肩负历史重任,我们相聚在白果树下……”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以古银杏树为背景,由教师刘少荣作词、杨春作曲,创作了《我们相聚在白果树下》这首校歌,记载了学校的革命岁月。一晃30多年了,学校已易址新建,一批批学子也各奔东西,这棵白果树依旧在那里,已高达35米,树围3.2米,树冠直径20多米,枝繁叶茂,古朴幽雅,年年开花结果,成为高淳境内古银杏之王,被列为南京市一级古树进行保护。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六百余年的光阴在它的年轮中静静流淌,但那份属于我们的美好回忆,永远定格在那片金黄的银杏叶中。

  一年一度银杏黄,满树尽带“黄金甲”。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开车经过那棵古银杏树,抬头看一看它,春天绿意养眼,夏天送来绿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笑傲霜雪,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次的同学聚会,我们也都会来这棵白果树下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这棵树,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情结,是我们年少的记忆,无论时光如何流逝,那份纯真与美好,将永远留在心底,如同那棵白果树,生生不息。(夏小琴)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