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一叶知秋

时间:2025-03-04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机关党委       字号:[ ]

  2024年末的寒风比往年晚起了很多,时至11月底,气温还徘徊在15度上下。这就导致了浙江长兴古银杏村的银杏叶青中带黄、绿意难消。玩长兴,玩的就是观赏金黄的银杏落叶,但农家乐早已下定,一行人只能上路。

  住在长兴老街上,此时银杏叶青黄相接,牢牢地挂在树枝上,让人望叶兴叹。我们一行人晚饭后徜徉在灯光斑驳的银杏树下,游人稀疏,意兴阑珊。这是我第二次住长兴,记得上次来,满村尽带黄金甲,阵阵落叶满地黄。而这次,稍显遗憾。但,既来之则安之,打起精神,好好享受这个闲暇周末。

  晨雾未散时,鸡鸣犬吠已从山坳里浮起来。推开木窗,整个村庄正蜷在银杏树织就的黄绿色襁褓里打哈欠。檐角挑着几片精神倍足的叶子,被风一逗,沙沙地随风摇曳。长兴街头,当地人步态悠闲。有的在油条摊前排队;有的在农人几只菜篮前挑挑拣拣;有的肩扛锄柄踏上田头。古村人不慌不忙地按照往常的节奏过着自己的日子,游人对面走来对视一眼,有时会像熟人一样微笑点头,根本没把游客当外人,我们竟也仿佛融入古村落的烟火气中。

  转角的柴垛旁,一棵挂满红色果实的柿子树下,银杏果在两个大竹匾里泛着暖玉般的光。身着蓝布衫的阿婆带着两个新媳妇在檐下挑着白果,一旁铁锅里银珠乱跳,炸开满院清苦的香。竹椅上的茶早凉了,嘴里的故事却还滚烫——老人年轻时也是一位出挑的黄花大闺女,就在这树下绣着嫁衣,那时,金叶子落满绣绷,阳光缀进了针脚。

  来长兴可一定要去看“银杏皇后”啊!

  位于大岕口村的“银杏皇后”树龄逾1500年,相传为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亲手所植。被称为“南朝最传奇帝王”‌的陈霸先出身寒微,早年经历战乱与仕途坎坷,后以军功崛起,成为南朝陈朝的开国君主(史称“陈武帝”)。550年,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被困台城饿死,建康陷入混乱。陈霸先迅速集结军队北上勤王,于552年攻破建康,击溃侯景势力。后又抵御北齐南侵,稳定江南政局,被赞为“挽狂澜于既倒”的乱世枭雄‌。据当地人口述,陈霸先为庇佑乡民,在此种下银杏树,后世将其奉为“神树”,村民常在树下举办祭祀活动祈求福寿绵延‌。

  踩着光滑片石铺就的石板台阶往上走,一路上,挂着铭牌标注数百岁的银杏树时常可见,伸手触摸,那些凹凸硌手的纹路里似乎塞满了那一场场凄风苦雨,深不见底。在大岕口村空王教寺的西侧,人群簇拥之中,一棵数人合围不了的高大银杏树庄重而肃穆地矗立在山坡上,半黄半绿的扇形叶片披满高大的树冠。一些粗壮的枝干突兀地指向云卷云舒的天空,似乎在探寻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奥秘。1500年的光阴从枝叶间穿梭而过,古树默然不语。朝代更替、是非成败仅仅在树身化为一圈圈记忆般的年轮,铸就了一张刻录着历史风云的胶木唱片,等待着有朝一日播放给未来人去聆听。在它1500岁生命中,见证了中国的沧桑巨变:大运河开通了南北漕运,贞观之治造就了大唐盛世又因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明朝郑和七次远航西洋,李自成攻陷北京,清军入关,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武昌起义中国结束两千余年帝制……

  古树看到了过去,关照了现在,还将眺望到将来。它在一次次春夏秋冬的轮回中,将绿叶染黄,将黄叶洒向肥沃的土地,用金黄的色彩扮美人间。

  一片微黄的扇形叶子打着旋儿凄美地掠过同行者靛青的衣襟,像从工笔画册书页里逃逸的蹁跹蝴蝶。因为美好,所以捡起,然后,在一些掉落在地的叶片中再寻觅,再捡起。十几片黄叶拿在手中,卷起一朵惊艳的黄花,让人遐想起万叶纷落的壮景。不用等了,来长兴原是为了看长兴的金黄秋色,但,满眼金黄是秋,又青又黄也是秋;满地落叶是秋,一叶在手亦为秋。手执一叶银杏,便知秋意难阻,金色可期。拿着“银杏皇后”早落的一卷黄叶,我踏上了归途。

  耳畔突然响起三毛的诗句:“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观的姿势,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一叶知秋。此行,无憾!(赵宏)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