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登惠山游记

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财务资产管理部       字号:[ ]

  九月初,抵近夏末,暑意渐褪。当初去爬惠山看日出的想法,总是被炎热劝退,如今又复苏了起来。趁着周末,趁着冲动,约上朋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三点半驱车出发,约莫四点到达。一路上,车辆寥寥,行人无几,整座城市还处在熟睡中,我也还带着几分困意,尽管如此,依旧磨灭不了我对登顶看日出的憧憬。

  沿着一条公园步道进来便找到了三茅峰的登山口,顺着登山道前进,路上一片漆黑,打开手电照着前方脚下的方寸之地。不过一点也不害怕,因为身前身后不远处总有步调相似的爬友也开着手电散发着小小的光芒。树梢头,风过处,叶子婆娑,星光点点,世间万物都在等待晨光的唤醒。拾级而上,无限重复的台阶,一眼望不到头的路,让甚少爬山的我有些气喘吁吁。越往上爬,山路越是陡峭,朦胧中走到了一座南天门似的建筑,抵近一看是一座名为“白云洞”的道观,不少爬友都在门外平台休息调整,我和朋友也心照不宣地停下了脚步。一旁的角落里有个售卖补给的小摊,透过一盏昏黄的灯,可以看到摊主是一位大约五六十岁的老奶奶,从她那买来两瓶冰镇的饮料,和她交谈间得知这里已是半山腰,她的老伴是挑山工,每天从山下把货物运到这里,来来回回好几趟。如此生活实属不易,但从她脸上流露出的不是沮丧或疲惫,而是和蔼的微笑。生活有时就是如此,如同神话中的西西弗一样推一块巨石到山顶再滚落,日复一日;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西西弗一样反抗荒诞的勇士,在推石头的挣扎中攫取生的力量和新的希望。

  回眼望去,已经可以看到一小片城市的面貌了,路灯泛着黄色的光晕,勾勒出了沉睡中的万家灯火。歇过这一阵,我们再次坚定了脚下的步伐。距离日出还有挺长一段时间,我们不再急着赶路,而是去感受路。夜色寂静,雾色朦胧,沁人的凉风和摇曳的树影,我置身于这山林的夜色,等待着同万物一道被唤醒。

  凌晨五点出头,到达山顶,大家都已筋疲力尽,我喘着粗气感慨着自己体力还是太弱。我们一起去打卡网红景点“惠山之心”,眼前几棵奋力生长的林木,挨挨挤挤、枝桠横生,自然形成的轮廓像极了一颗爱心,“心”里装着雾霭中的人间。随后我们四处走走,寻找一个观看日出最有利的位置,凉风徐徐,任凭它们吹拂过身上每一个毛孔,带走了汗水,也带走了一路的疲惫。隐约间山下传来几声鸡鸣,虽与眼底繁华的都市有些违和,却与这山林十分应景,顿时生起“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期许。大约五点半,一片朦胧的天地间渐渐有了橙色,朝阳于云雾中若隐若现,直到晨曦逐渐染红天际,柔和的光线晕染出城市的模样,唤起盎然生机,阳光就是最好的滤镜,此刻万物都在发光。夜有繁星相伴、早有朝霞渐升,攀登的过程虽然漫长,但旭日东升的景色让一切都变得值得。

  兴之所起,乘兴而至,尽兴当归。下山时,日光透过碧空的叶隙,在沿路洒下细碎的光。精神饱满迎接朝阳的晨练者和驻足缓行纾解疲累的夜爬人,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年轻人喜欢夜爬,中老年人坚持晨练,前者喜欢在夜色中探寻,追逐曙光,后者享受晨间的静谧,活在当下,都是生命的体验,贵在身体力行,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于清晨的阳光和满山的苍翠中爱着具体的生活,是旷野、是星辰,是满怀期待;是生活、是热爱,是不负时光……(王碧涵)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