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大国工匠们的态度

时间:2023-08-25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施宇星

  因工作的原因,有幸遇见了工人日报社的蒋函老师和她的新书《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

  如同蒋函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平和、内敛,又不失率直,《态度》这本书也是一样。蓝色工业风的封面,短短的著者简介用浑然一体的字体颜色和小小的字号深藏在书封一角,不易被发现;没有序言,开卷就是一位位大国工匠的娓娓道来,让人沉浸其中,不忍释卷。

  全书选取了10位在我国航天、高铁、港口、基建、传统手工艺等领域的杰出工匠,通过访谈实录的形式,讲述他们把智慧融入执着、用技艺表达自我、以态度致敬时代的精彩故事。他们当中有年近九旬的中国航天“院士班组长”,也有“80后”港口桥吊司机;有“复兴号”动车组调试员,还有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在他们的讲述中,能看到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的波澜壮阔和祖国发展壮大的缩影,更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变迁中一位位杰出劳动者的奋斗姿态。

  一口气读完这本《态度》,掩卷覃思,作者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些大国工匠们有着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又是什么样的态度,造就了这些工匠大师们的精彩?

  首先感受到的态度是热爱,对工作深深的热爱。巨晓林,中铁电气化集团接触网技术员,48岁前一直是铁路建设一线的劳务派遣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他喜欢读书,当年带着《平凡的世界》去工地报到,工长对他说:“你是唯一带着书来的派遣工”;他还喜欢写诗,书中摘录了他的两首小诗,读来都很感人。凭着对铁路工人这个职业的热爱,高中学历的农民工巨晓林一路坚守、一路奋斗,先后创新了百余项施工方法,还编写了一套四本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他在访谈中说:“我现在仍然觉得,‘爱一行、干一行’比‘干一行、爱一行’更佳”“热爱会带来无穷的力量。只有热爱,才能干好事业”。

  关于热爱,书中的另外一位大咖,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有着别样的表述。这位年近七旬还在坚持马拉松的老理工男在访谈中说到:“我更喜欢在工地这种指挥千军万马打仗的感觉”“可能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人生”“说到底,工匠精神就是你热爱你自己的工作,把你的工作尽量做到最好”他还这样告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啥事你就安心地去干,别不乐意”“不要一边做一边讨厌它”。林总反复提及的喜欢、乐意,无疑就是对所从事工作的深深的热爱。

  大国工匠们提及最多的态度还有坚持。陆建新,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钢结构第一人”。陆建新参与建设了深圳个国贸大厦、地王大厦等诸多地标性建筑,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等世界纪录,他职业生涯最引以为傲的是自己主持的项目,从摩天大楼顶端到底部的垂直度偏差始终都控制在20毫米左右。在成为项目总工之前,陆建新在工地连续干了14年的测量员,他在访谈中说到:“坚持是蛮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诀窍或者好方法,就是‘坚持’二字”。关于“坚持”,书中唯一一位女性工匠大师,5岁就拿起绣花针的苏绣传承人姚惠芬说得更直接“你如果认准了一条路,不要想太多,只要坚持”。作者蒋老师也在对话中感叹,看上去很温和很温柔的姚惠芬大师,“骨子里有种特别强的韧劲儿,温和而坚定”。

  关于态度,书中的工匠大师们还谈及了许多,较真、努力、踏实、不服输、敢创新,等等。不由想起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印在他的帽子上的那句话:“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诚哉斯言!米卢率领的中国男足最终神奇地闯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而书中的这些工匠大师们,也正是凭着他们令人尊敬的积极态度,耕耘不辍、奋斗不止,终于成为杰出工匠、行业巨擘,他们完美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们造就了这个精彩的时代,而时代也成就了他们的精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