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在儿子小学二年级家长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办公室       字号:[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

  我是周子维同学的爸爸,说起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我谈不上经验介绍,只能算跟大家分享一些过往的经历。和许多家庭一样,周子维也是独生子女,我和他妈妈工作比较忙,孩子的接触、交际空间不经意间被限制,周子维也曾出现惧怕生人、逃避交往的情形,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可以用6个字概括:

  一是搭台。如同成人社会,人际交往是在具体活动中完成的,我们主动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只要场合合适,我们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聚餐、走亲访友活动;为孩子举行生日派对,邀请小朋友共同庆生;组织或参与小同学家庭联谊活动。与此同时,我们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独自沟通、主动表现。喜宴上,让孩子单独敬饮料、送祝福;一群孩子游戏中,鼓励周子维提出游戏规则,并征求伙伴意见;幼儿园,周子维与两位同学模仿“桃园三结义”成了好兄弟,我们让周子维邀请三家聚会。以孩子愉悦的方式,不经意间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巩固情感、享受快乐。

  二是放手。害怕交际的表因在于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根源在于家长封闭式的关爱。我们坚持放手放心,鼓励周子维与人沟通,凭自己的嘴完成自己的愿望。逛新超市,孩子总想去玩具区域,那就让他自己一路打听问询;饭店吃饭,孩子需要一杯白开水,那就让他自己向服务员寻求帮助;小区里,周子维羡慕其他小朋友新自行车,就让他自己去商量借骑。在孩子能力范围内,把一切需要别人帮助的事交给他做,这个过程就是交际练习。愿望实现的成就感,又是对孩子交往的最好鼓励,形成良性循环。小区里,周子维经常主动与陌生小朋友打招呼,很快就玩起来,而这个过程,我们只在附近关注着,不加过多限制。

  三是引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交往需要适当引导。我的引导原则是“勿论贫富、关爱弱小、杜绝恶习”。小区里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挺多,衣着气质与本地孩子有些差距,但我鼓励周子维跟他们交往,让周子维多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态,我想这对孩子成长会有益的。周子维颇有成人和英雄情结,我们就引导他关心帮助弱小。周子维特别爱照顾“小P孩”,喜欢保护小女生,敢于为弱小出头,告诉我们他是某某同学的“保镖”,这些我们都积极鼓励。但有些孩子,我们是不让周子维交往的,比如开口脏话的半大孩子、达不到目的就泼皮耍赖的孩子、喜欢打架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

  很愿意与各位家长共同分享孩子的成长经历,同时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周光浩)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