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愿者上钩

时间:2023-08-21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机关党委       字号:[ ]

  一篙一橹一孤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拍一呼又一笑,

  一人独占一江秋。(纪晓岚《钓鱼绝句》)

  现在的钓鱼爱好者实在太多了,河岸塘边,凡有一池绿水的,便有一杆鱼钓架在水边,安坐一人,装备齐全、全副武装,凝神静气,旁若无人。那神态,似乎真的能“独占”一江秋水哈。

  钓鱼似乎正在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需的装备有鱼竿、饵料和钩子。鱼竿有玻璃钢的,也有碳素的,前者价格略低,后者重量略轻。鱼钩有很多种,有刺的,无刺的,有黑色的,有金色的,大小型号13种,有多大的鱼就有对应的钩,真是“吓死鱼了”。鱼饵也分荤素,蚯蚓称为荤食,人造饲料称为素食,还有假饵,搞半天,上钩的鱼有时竟连饵食都没吃到,真是“气死鱼也”。但别的装备也不可或缺,竿架可以轻松稳固地支撑鱼竿悬挂钓饵吸引鱼类上钩,免去了长时间手臂持杆的劳累。抄网、钓鱼凳、遮阳伞还有鱼护(就是鱼篓子、鱼笼,是用来装渔获的)。喜欢夜钓的还要准备夜光漂或夜钓灯。另外,怕晒黑的还要顶一只大檐帽、带上面罩、穿好防晒衣等等不一而足。

  钓鱼需要一定的技术,要会看水、感温、识风、打塘等等,盲目去钓,只会碰壁。这里讲一个笑话:有一位鱼痴,一天到乡下去野钓,看见一宽阔水塘,便架起杆来。钓了半天,不见鱼踪。这时来了一位农人,说:你在这能钓到鱼吗?鱼痴说:还没钓到。农人说:那你别在这儿钓了。鱼痴说:怎么,这个野塘也不让钓,我这儿很熟,认识不少朋友,赶我走可不行!农人一句话差点把鱼痴说晕:这个坑是前几天下雨积的水,你想钓尽管钓吧,没人管你收费!呵呵!如此垂钓不亦惑乎?

  说起钓龄,我可长了,只是后面没有续上而已,更没有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那是80年代初,那年暑假,在家翻看《封神演义》,看到姜太公吕尚垂钓于渭滨溪,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周文王打猎时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此名垂千古。李白在《梁甫吟》中赞曰: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一位白发、白眉、白须、白衣,精神矍铄的老者手持鱼竿端坐江边,胸怀锦绣、满腹经纶、双目微闭、气定神闲,那气度、那气场、那笃定,真是令人神往。

  儿时顽皮,就有样学样地找了一根竹竿,挂一根鱼线和鱼钩,拎着小板凳来到屋子后面的小河。那时河水清澈,周围人家淘米洗菜都用这河水。河对岸也有几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孩正在垂钓。我便掘了一条蚯蚓挂在钩上,下到水中。当时对是否钓得上鱼并无期待,只是翻看《封神演义》之余的闲活。愿者上钩嘛!岂料对岸传来一阵水声,一条足有三四两的鲫鱼猛地从河里窜出,被一男孩直接钩起,只见这孩子也不取鱼,扛起挂着鱼的竹竿,嘴里哼着曲儿,得意地回家了。而杆头的那条鱼还在疯狂地甩着尾。见此情景,同在垂钓的几人,脸上充满了艳羡。于是,我放下“姜太公”,专心于鱼。果然,“愿者”突现,随着鸭羽浮标的下沉,手中竹竿迅速沉重起来。我用力一拉,一道银光欢腾在银线的末端,钓到啦!一尾比那男孩更大的鱼沉甸甸地挂在我的杆上。此时,我也无意再钓,同样举着鱼竿,嘴里哼着曲儿,在对岸“鱼友”更为火热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现在想来,同是“愿者上钩”,凡人与智者“差别咋就那么大呢”。常人所愿,只是一些蝇头小利,略有所获,便喜形于色、不能自已;而智者所愿,却非常物,是施展个人抱负,是匡扶江山社稷啊!(赵宏)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