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从《国际歌》中汲取奋进力量

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组织部       字号:[ ]

  《国际歌》诞生于法国,词是由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欧仁·鲍狄埃在经历巴黎公社一系列革命事件后,为号召劳动者站起来参加革命斗争于1887年所作的一首诗,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它在号召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站起来团结起来,打败腐朽的制度和思想,一起“为真理而斗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人间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很多人醒悟,以前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失去的却是自己的追求。这首歌的曲调旋律高亢激昂、悲壮雄伟,歌词宛如刀锋,字字诛弊,具有极强的鼓动性。所以一经唱响,便被翻译成许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全世界的第一红歌。《国际歌》是沉重的,人们唱起它,就像用手搬起沉甸甸的巨石,因它的每一句歌词都负载着苦难。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就是要让人们自觉起来,去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取解放和与不平等的社会做顽强的抵抗。一百多年来,鼓舞了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劳动大众及一切被压迫人民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地进行斗争,不仅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英勇不屈的豪迈气魄,而且大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对于《国际歌》到底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列宁曾经评价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个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着《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1922年至1944年为苏联的国歌,1931年至1937年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1962年,《人民日报》公布了《国际歌》定本,并为之赋予国际共产主义理想的象征意义。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程序的第一步即为奏(唱)《国际歌》,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都会演奏《国际歌》。新中国成立后,凡是召开重要会议或举办重大活动,开幕时奏响的是《国歌》,闭幕时必唱的是《国际歌》。

  《国际歌》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归功于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有报道称最早传唱这首歌的就是瞿秋白,也正是他将其歌名译为“国际歌”。1923年6月15日,《国际歌》在《新青年》季刊公开发表,他将这首歌献给众多中国劳动人民,以此激发他们的革命斗志,觉醒他们心中的那份热血。在中共“三大”的最后一天,全体代表聚集于广州黄花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的指挥下高唱《国际歌》。从此,《国际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唤醒和组织中国人民的号角。这首歌伴随着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伟大的党;这首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国际歌》的精神鼓舞作用。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亲自教红军官兵和群众唱《国际歌》, 1945年他用《国际歌》对全党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1971年他又提出将《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重要教材。周恩来早在1920年留学法国时曾用法语帮助革命青年学唱《国际歌》,1927年周恩来在上杭两次领唱《国际歌》,解放后又亲自多次指挥演唱,直到1975年11月病重之时,他还让人把《国际歌》的唱片带到医院。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19年6月19日,共青团中央策划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红色青年音乐嘉年华“青春向党——中国青年网络音乐节”。这场音乐节最高潮的部分就是全场嘉宾和观众、演职人员同唱《国际歌》,一些宣传媒体用“《国际歌》燃爆中国青年网络音乐节”作为报道主题。在音乐节开幕前的6月17日,团中央微博写到:“我们依然没有忘却,那最初的‘国际歌’”。6月18日,团中央微博接着说:“任何人都有唱《国际歌》的自由,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团中央在此条微博的评论区进一步置顶阐释:“我们当然希望每一个唱国际歌的人都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去唱,但年轻人可以尽情歌唱一首伟大的歌曲,无论他属于哪个‘次元’,无论是出于坚定的理想信念,还是天然质朴的热爱,更或是氛围感染的兴之所至。”音乐节过后,《国际歌》的旋律迅速在神州大地响起,从网上疯传到网下不同场合的人们纷纷传唱,《国际歌》成为全网热门歌曲,韶山毛主席广场万人高唱《国际歌》,它频繁地出现在庆典上、出现在电影里、出现在街头、出现在舞台上、出现在许多青年人自发的大合唱里,如同暮鼓晨钟,沁人心脾,振奋人心。

  《国际歌》是马克思主义的音乐版,它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巴黎公社的“国歌”,从词到曲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概括,浓缩出的马克思主义要义就是劳动人民创造世界,就是建立人人平等的美好社会,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从近两年《国际歌》在国内的传唱热潮可以看出,已展现出它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歌曲内涵的精神与思想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中国人民永远需要马克思主义真理。神州齐唱《国际歌》,体现的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今天的人民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从不屈的斗争和牺牲中得来,革命先烈瞿秋白高唱《国际歌》步入刑场英勇就义,就是坚信“英特纳雄耐尔”的理想一定会实现。“英特纳雄耐尔”,是英文international的音译,本意指国际或国际主义,在《国际歌》中代指国际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没有这种政治信念,中国共产党不可能成功,新中国的巨大成就也无从谈起。如果说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动力源泉,使命是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那么敢于斗争就是共产党人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新时代新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又一次洗礼和考验,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仍需要在《国际歌》中汲取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只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能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境界。(蔡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