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

——浅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组织部       字号:[ ]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工匠精神”,可以找到许多这方面的介绍、论述或是反映工匠精神的典型事迹,其中有篇追忆全国劳模李斌的报道中写到,李斌曾说“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更加深了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全国几亿劳动者,绝大部分人的工作是普通的,且工作中大部分的事情更是普通的,然而能把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做到最好就是不普通。真正的工匠不一定都是做着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能把所有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工作做到极致,使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匠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凑合”二字,工匠精神所体现的是对技能的极致和完美、工作的专注与坚守、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先看国外,无论是瑞士手表还是德国精工,无一不是由工匠一个个零件打磨而成,雕琢每一个细节,不允许有半点瑕疵,反映了工匠们强大的专注力和专业能力对于时代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回首国内,工匠精神离我们也并不遥远,无锡就有“大国工匠”顾秋亮。“蛟龙号”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而在中国载人潜水器的组装中,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钳工顾秋亮,也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他被人称为“顾两丝”。40多年来,他埋头苦干、踏实钻研、挑战极限,追求一辈子的信任。这种信念,让他赢得潜航员托付生命的信任,也见证了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放眼今日的无锡,又涌现出全国劳模何光华、陈亮等新一代工匠典型代表,更有无数个工匠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各尽其责,默默耕耘,助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

  工匠精神是“一个方向,一种积累,一种修行,一种价值。”其平凡,无论何人,无论何地,只要心所想,工匠精神便可始。工匠是怎样炼成的?先做人后做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保持因果、精进和利他思维,保持本心、创造价值。不少人之所以认为工匠精神难于坚守,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工匠最可取的优点就是在“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把做事的过程视为提升自己的过程,让岗位职责融入生活习惯,从内心深处认定这辈子就该专注地做事情。实际上,我们工作上绝大多数技能都是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为他人工作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工作,体会个人技能提高的快乐过程,远胜于对财富名利的计较。

  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父”的稻盛和夫开始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后来改变了工作态度才发现乐于其中,并总结道“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更高明的通向成功之路。”正是这种有深度、正确的劳动观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才创造出他人生中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迹。其实,工匠精神骨子里是一种敬业精神,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获得。用力做事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谁用心工作,谁的能力素质提升就快,用心用力干好本职工作并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距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这样,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

  我们每个人都是主宰自己人生的工匠,路就在脚下。破茧成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高位做事不要骄,在下层工作不要怨,最普通的工作也坚持一丝不苟,这就是修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会工作者,不管职务高低、年龄大小、岗位不同,都不能降低工作标准。只有把工匠精神落实到强化思想、服务举措上,才能够将精益求精、执着敬业的工匠精神内化为个人内在的素质,外化为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升迁。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如果你希望成为被领导同事认同、被职工群众认可的人,就从当下做起,不图个人名利、脚踏实地履行岗位职责,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专家能手。(蔡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