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究竟该“一心一意”还是“三心二意”
时间:2022-03-28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 字号:[ 大 中 小 ]
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个人在同一时间,不可能只有一件需要解决的事情,事情的产生也不会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干完一件事情才出现另一件事情。工作,究竟该“一心一意”还是“三心二意”?相信每个人在处理工作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是学生时代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接受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洗礼的人,都会脱口而出,既要某某某又要某某某,二者须臾不可偏废。但是作为身在体制中的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又该作何选择?
那我们先来看看,选择一心一意的人的想法。从孩提时代开始,学生们都被教育要专心致志,切忌三心二意。踏上工作岗位后,特别是在某些特定行业,需要几十年如一日深耕细作才能有所成就。这些人,用“专心专注、至精至善、创新创造、行稳行远”的工匠精神,接续了无锡工匠的基因传承,成就了百年工商辉煌。不论从事什么职业,要想成为行家里手,长时间的专心投入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心一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选择“三心二意”的人又是怎么想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三心二意”,并不是指心猿意马、半途而废,而是指同时处理多项工作。讲到这里,体制内的干部想必都会更加倾向于这种工作状态。如果能够同时高效处理多项工作,就是大家熟知的“弹好钢琴”,自然皆大欢喜,但受每个人的年龄、阅历、工作量、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在现实工作中,未必能够稳定、持续保持“弹好钢琴”这一高阶状态。
其实,“三心二意”的目标就是“一心一意”。如果单纯论两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观点自有其合理性。从理想状态看,既保证干工作的时候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弹好钢琴”,又保证在处理每一项工作的时候专心专注,全情投入,的确保证了工作的高效运转。如果我们试着提高站位、扩宽视野,“三心二意”则变成了一种处理多样复杂工作时的状态,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阅历进行取舍,最终在保持主要矛盾重点解决的情况下,同时完成其他任务,最后发现,其实所有工作都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一心一意”。
既然“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本是一体,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记得初心,完成时代的使命。(吴燕萍)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