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工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09-8-1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文/孙 洪

  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工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期间强调“要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去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

  全国工会十五大以来,市总工会着眼于提高服务全局、服务职工的能力,积极探索利用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提高工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围绕新形势下工会重点工作的创新发展,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入手,进一步加强了与经贸委、劳动、人事、司法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建立了长期合作工作的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的新优势。

  一、发挥资源优势,拓宽工作平台

  在服务全局的实践中,工会与政府部门的工作联系越来越密切,双方相互支持与配合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工作联手合力推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着力把这种联合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

  重点工作联手推进。对全局性的工作,市总采取联合发动的形式强势推进。今年上半年主要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发展和谐劳资关系的决定》的意见,与各级党政联合行动,把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制度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至4月底,全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为30121家,占全市已建工会企业的93.19%,全面实现了市政府今年为民办实事的目标。这种合力推进形式主要是强化工会服务全局的影响,提高工会工作在政府部门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形成新的优势。

  重点活动共同组织。最近市总与经贸委、科技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全市性的立功竞赛和技能比赛活动。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十大重点工程、地区(企业)、窗口行业中开展‘保增长、促发展、建功十一五’劳动竞赛活动”、“关于在十五大行业(地区)中举办三十个工种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全市职工数控技能竞赛”,在全市形成百万职工立功竞赛和技能练兵的热潮。这次共同组织竞赛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对技能比赛的优胜者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发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市总工会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增强了竞赛活动的激励因素,调动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履行职责相互支持。工会在履行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行政执法监督密切配合,积极运用监督和监察“两权联合、两权联动”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能力。仅近两年与劳动监察部门联合实施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就帮助培训了5397名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先后两次派员参加了工会组织的对2075家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覆盖49.76万名职工。提出书面劳动法律监督意见1326条,用人单位整改率为100%,共同推动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工作。

  化解纠纷共建和谐。为切实加强和提升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效力,市总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信访局等五部门支持和帮助下,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帮助工会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与政府部门、司法对接的渠道和平台。支持工会建立了市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庭,同时把工会系统的调解组织体系和预警机制网络纳入社会矛盾大调解的重要组织体系,指导和帮助工会推进了基层劳动矛盾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二、确立共同目标,建立共商机制

  市总工会与经贸委、劳动、人事、司法等部门建立重大事项共商的机制。今年市总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协商确定了8个合作项目,特别是在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联合调研、共同分析我市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无锡市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规章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企业劳动用工规章制度参考文本》,对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和依法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着十分具体和实用的指导意义,对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效遏制劳动争议上升势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共建信息网络,扩大就业服务

  今年以来,市总围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就业招聘工作。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了职工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并在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举办大型招聘洽谈活动,共同组织了164家用工单位参加,提供了2650个就业岗位,行业涉及商贸、餐饮、旅游、制造、电子、物业等10个行业,到场应聘求职人数超过6200人,有1520人与招聘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对信息共享和利用,扩大了工会帮扶工作的信息源,近年来全市工会职工帮扶中心先后为24579人进行了职业介绍服务;帮扶就业再就业28087人,其中成功介绍就业再就业7301人,工会再就业示范基地安置就业2371人,通过帮扶成功自主创业人员132人,为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共享物质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市文化宫职工学校、总工会干校已成为全市再就业的培训点,作为政府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培训实训基地资源。工会职工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在市公共实训基地和劳动局所辖市技师学院挂牌。特别针对我市170多万农民工,提高技能素质任务紧迫的现状,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培训的力度。与劳动部门合作,在市总干校成立了农民工学校,共培训农民工6812人,技能培训2097人,其中84.3%的学员获得技能证书。得到广大农民工及用人单位的欢迎和政府部门的支持、肯定,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被亲切地称为培训“泥腿子”的“摇篮”,成为省总、全总“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五、扩大合作范围,拓展社会资源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设劳模先进学历班。市总与江苏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合作在市总干校开办了“劳模先进学历班”,市总工会为每位参学的劳模先进补贴资助,为提高劳模先进的文化水平办实事。同时,干校充分利用教育系统师资队伍资源,外聘教师100余人,开办50多个大专、本科班,学生2000余人,年培训能力达万人以上,成为“全国工会系统职工示范中专”。

  利用商业超市资源,开设“爱心超市”。市总与商业朝阳集团合作,利用“天惠超市”网点布及面广,涉及各新村居民区的优势和设施的资源,在全市70家连锁店开办“爱心超市”,切实为困难职工服务,扩大了服务面,方便了服务对象。

  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实施特困职工医疗补助。市总与卫生局合作,利用全市60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作为实施特困职工医疗补助的定点医疗机构,对每户特困职工年补贴600元;对普通门诊挂号、治疗、基本医疗护理等五项费用全免,对床位、检查、手术等五项费用减半;全年免费体检一次。

  利用宣传文化资源,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工会媒体和社会媒体作用,扩大社会影响;今年上半年建立了200家“职工书屋”,同时以文化宫为依托,利用职工队伍中的文艺人才,成立100余人的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从今年4月以来下基层、进社区、入军营进行了10多场次的慰问演出,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利用企业管理资源,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市总对文化宫、干校、疗养院等事业单位,引入企业化管理的改革成功经验,在发展方向上突出社会公益,在内部管理上实施全员成本核算、工效挂钩,在具体运作上实施竞争上岗、责任到人、奖勤罚懒、多营多得,加强服务项目、经济核算、讲究服务经营的效果,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工会工作只有更好地融入全局,围绕中心、准确定位,寻求工会与行政的工作结合点和共同点,才能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合力;只有不断扩大社会化的程度,扩大工会合作的领域,走出工会内部循环的圈子,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只有把自身的优势资源与更多的社会资源组合共享,才能实现服务科学发展能力水平上的提升。工会工作离不开行政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行政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同样也需要工会的参与,这种支持与参与是双向的,是在推进科学发展目标下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

  将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交给工会去办,是党委、政府对工会的信任,更是提高工会服务科学发展能力的需要。当前从我市工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需积极争取职工技能培训的政策资源,发挥工会学校、职工技协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争取更多的扶贫帮困财力资源,提高工会帮助特困职工、困难劳模先进的救助能力;争取更多的公益事业政策,发挥文化宫、职工学校、职工书屋等作用,提升工会服务社会、职工的能力;加强与劳动、司法的合作,更好整合调解资源,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提升工会调处劳资关系矛盾的能力。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技术支持:无锡泰得利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