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下岗职工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时间: 2013-07-30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文/ 吴 筝

  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加强下岗职工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显得十分迫切。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下岗职工及农民工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下岗职工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IMG_0003.jpg

  一、下岗职工及农民工的现状和特点

  下岗职工,一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的新名词。涉及高达6—8千万人的新生群体,成了当今中国社会最弱势、最艰难、最无奈、最底层的“弃儿”部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至今上有老,下有小,自身病体缠附、年龄偏大、缺失文凭、技能单一,缺乏再就业条件和机遇。职业技能培训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尽快实现再就业的培训,是一种有计划的组织努力,它保证再就业员工获得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而农民工则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多数的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偏差,有些完全没有技能。因此,很多农民工只能在工厂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者在服务行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技能,很多适合农民工自身发展的工作一时间还难以胜任。现在,提高职业技能对他们来说很迫切。 

  二、下岗职工及农民工培训难的主要原因

  下岗职工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但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我们职校开展下岗职工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造成下岗职工及农民工培训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

  1.下岗职工观念滞后。观念的陈旧是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障碍,具体表现为:仍然依靠组织和原企业安排,自主择业意识不强,知识老化,缺乏在市场条件下竞争的能力;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愿意或不敢面对现实,总想到工作环境比较舒服、收入较高的单位工作,放不下架子,更不愿到社会急需的一些第三产业和艰苦行业中去工作。同时,一些下岗职工认为不经培训,一样可以等到就业机会,因而不珍惜培训机会,从而也就失去了再就业机会。

  2.培训方式简单,培训层次较低。下岗职工中既有3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4050”人员,他们在文化基础、技能水平、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职业培训采用统一的培训课程、培训期限和培训方法。简单的培训,无法使下岗职工的技能素质、知识水平达到现有就业岗位的客观要求。

  3、培训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职业培训市场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加之就业需求预测手段落后,造成培训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大多数培训机构不能准确判断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方向,许多培训专业重复设置,浪费了大量的培训资源,致使劳动者参加培训后,仍然难以找到工作岗位,制约着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如下岗职工热心参加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市场提供的岗位空缺少,培训后的就业率低;而市场急需的营业员、推销员职业又极少有单位开展培训。

  至于农民工,据笔者参加农民工培训的经验,一些农民工对培训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对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其次,培训费用无形中抬高了门槛。开展农民工培训,尽管各级政府支出了许多费用,社会各界也提供了不少赞助,农民也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是,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仍需支付车费、伙食费等多项费用,这并不算高的培训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城市潜存着对农民工不应有的歧视。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自卑心理,在城市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

  三、意见建议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下岗职工及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真正作用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下岗职工应转变就业观念。及时看清形势,不等不靠,积极参加转岗转业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职业技能,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加和利用由国家、社会、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提供的免费职业培训机会,不断增强自我技能,增强社会市场适应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要明确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专业的设置力求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突出实效性与实用性。对年龄较轻者突出某种职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就业的需要;对年龄大急需就业者应根据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开展实用性培训,使之尽快实现就业;对未获技术等级者可按条件进行等级培训,为走上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对已获证书者可参加晋级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应采取课堂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多强调操作技能的学习,为下岗职工更快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农民工群体应更新观念,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农民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的束缚,目光短浅,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在对参与教育和培训工作上,多数人只看到眼前利益,不愿投入,所以我们不能“坐”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要调动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内在需求,即改“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同时,要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以培训农民专业技能为重点,实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法律知识普及等在内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农业工作者,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创新形式,努力提高培训实效。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形式,注重培训实效,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上,要努力克服过去以往“走过场”的老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用性,降低培训费用,增强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在培训形式上,要根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因地制宜,上门授课。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实用,增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的原则,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作者单位:无锡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业余学校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 当前为第 1

技术支持:无锡泰得利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