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级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 2012-02-20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文/ 郁秋皓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的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江阴市举行2012春季城乡联动大型招聘会.jpg

  一、县(市)工会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优势

  县(市)级工会直接面对基层,贴近职工群众,具有组织体系完整、联系职工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职工意愿等突出特点,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工会是我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群众团体,其工作触角可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具有其他社会团体不可比拟的整合多方面资源的巨大能量。二是有独特的工作优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各级工会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制度。三是有特殊的载体优势。“创建工人先锋号”、“两争一树”活动、“送温暖”等各项活动涵盖了职工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成为了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载体。四是有健全的组织优势。工会已经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同时具备了一支热心工会工作,致力于工运事业,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深得职工群众的信赖的工会工作者队伍。

  二、我市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维权服务职工,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为推进江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在推动发展上发挥聚合带动作用。

  2010年,为适应江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新形势,组织开展了“百万工人大练兵、建功立业促转型”劳动竞赛活动,全市有近70万职工参加了技能比赛、师徒帮教、技术创新等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6000多条,改革工艺1000多项,创新成果近80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3亿元。2011年,我们又在全市广大职工中组织开展了职工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全市各级工会建立了十个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百家职工技协组织、千个职工科技创新小组。

  2.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在促进和谐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不断健全职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努力搭建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一是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和谐企业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并把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进行年度部署、考核和评比,把依法保障职工经济和劳动安全卫生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列入创建主要内容。全市和谐企业创建面达到90%以上。二是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不断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面的同时,加强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分类指导,做到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与质量的双提高。全市已建工会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6782家,建制率达到99%以上。三是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立完善了市、镇、村(企业)三级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全市已建立市、镇(街道)、村(企)三级劳动关系调解组织3228家、专兼职调解员12263名。

  3.拓展帮扶救助渠道,在改善民生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完善帮扶网络,实现帮扶常态化。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市总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广大职工提供“一站式”服务。17个镇(街道)相继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各镇(街道)又在所辖村(社区)相继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点,形成了纵向到底、快速便捷的工会帮扶网络,实现了困难职工帮扶的全覆盖。二是健全帮扶机制,推进帮扶长效化。在开展工会帮扶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着力建立健全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工会帮扶服务“救急与救穷、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做到了一般困难机制帮、突出困难重点帮、突发困难及时帮,有效推进了帮扶成效的多元化。三是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帮扶社会化。我市各级工会在开展工会帮扶工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与工作优势,主动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和融入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发挥工会帮扶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

  三、对县(市)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思考

  县(市)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既是对原有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更需要工会自身在深化认识、创新机制、提升能力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

  1.县(市)工会参与社会管理要把握“三个关系”。一是政府主导与工会协同的关系。工会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群众团体的特点,积极主动承担政府交由社会组织管理的部分社会事务,把政府下放、工会能做、职工受益的权力运用好;另一方面要做到不越位、不越权,在没有政府授权的情况下不能包揽太多的社会事务。二是工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工会与其他社会组织在一起协同参与社会管理中,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补关系和伙伴关系。建立这些关系既要求工会在参与社会管理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又要求工会尊重其他社会组织,与他们结成紧密联系、协同配合的统一体,各尽所能,多方满足社会需求。三是履行参与职能与履行其他社会职能的关系。履行参与职能要根据建立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的新要求,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拓展渠道和空间,提高层次和水平,在参与社会管理中更好地表达职工的意愿,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县(市)工会参与社会管理要完善“四个机制”。建立和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机制,是县(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基础和保证。一是完善源头参与机制。要健全完善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等源头参与机制,推动市委定期听取工会专题工作汇报,市政府每年与市总工会召开联系会议,推动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要积极提高职工和工会干部在人大、政协中代表、委员的比例,加大立法制定和执法监督的力度。要努力帮助职工解决好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教育、住房和困难职工生活救助等突出问题,从源头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各项利益。二是完善协同协作机制。要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联系,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形成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有效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三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要把劳动矛盾、劳动纠纷作为工会调处社会矛盾的重点,建立健全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监督机制和调处机制,积极畅通职工诉求渠道,消除矛盾隐患,为职工维权提供调解、仲裁、诉讼全方位服务,有效化解劳动矛盾纠纷。

  3.县(市)工会参与社会管理要提升“五种能力”,即提升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者系江阴市总工会主席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 当前为第 1

技术支持:无锡泰得利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