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蓝领爱创新

——记无锡市金牌工人、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工人杨育兵

时间: 2011-02-08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文/ 徐兢辉 徐秋花

  初夏,在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电脉冲车间的一台机床前,一位身穿工作服的年轻工人正在专注地作业,他就是杨育兵,一位“80后”的省五一劳动奖章、无锡市金牌工人,一个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金牌蓝领。

封面人物杨育兵.jpg

  在精密模具领域,电脉冲加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电加工工种,技术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国内起步较晚,一些高难度电加工技术一直被发达国家的同行所垄断。

  2004年,杨育兵离开陕西铜川老家,来到无锡,进入国盛模具公司工作。虽然只有中专学历,但凭着一股子钻劲,短短几年,他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这些年来,杨育兵一直把追求最好的技术和品质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他深知,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和能力一定要做到千里挑一。这几年,他一直保留着一个习惯,每当有空时就会对以前的加工方案进行修改和创新,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成功为止。

  一次,国盛公司接到一个日本客户的订单,图纸上是一个难度系数大、精度高、形状小、不良率高的产品,要求国盛公司设计加工。作为电脉冲班长的杨育兵拿到这张图纸后,尝试着用以前别人不敢用的方法进行加工——不看数控显示屏,只看放电火花和放电次数,产品成型后经权威机构检验全部合格。经认证其加工方法比日本人的常规加工方法速度快4—5倍,不良率却不到常规方法的十分之一。现在,日方也采用了此方法进行加工。

  “其实,每一份订单都有不同的要求,都是一个不同的挑战。”杨育兵这样认为。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降低能耗,杨育兵在技术上努力进行改革创新。电脉冲班组的电极材料费占了整个班组消耗总量的80%,每月达十几万元,杨育兵带领班组员工从减少电极的使用量着手,在设计电极时对电极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紧凑,此外还提高了电极材料的重复使用率,使电极材料费比原来减少了20%以上。

  最近,杨育兵又自行设计出一种机床上专用的夹具。之前这种夹具必须在市场上购买,一套都要两三万元,不仅价格贵,功能也有限。而他设计的这种新型夹具,成本虽然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功能却更为强大,经过初步试验,完全符合当初设计要求,目前他正加紧试验,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如今,在无锡精密模具领域,“杨育兵”已不单单是一位加工操作工人的名字,它更是“技术品牌”的代名词。很多外地客户宁可舍近求远也要把订单交给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这家民营企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杨育兵的技术而来的。

  杨育兵说,中国在精密模具领域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他和他的团队还要更加努力,为中国模具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 当前为第 1

技术支持:无锡泰得利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