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裁剪”人生

——记无锡市震球集团有限公司服装裁剪工刘必佐

时间: 2011-12-26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文/ 熊 涛

  在刘必佐读小学时,常从在无锡震球厂打工哥哥的口中听到无锡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城市。1990年从江苏盐城射阳高级中学毕业后,他带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也毫不犹豫进入无锡震球集团工作。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刘必佐已在第二故乡扎了根,并且成为企业服装裁剪上的“一把好手”和“技术标兵”。

3服装剪裁  刘必佐.JPG

  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

  刘必佐进公司后,被分配到裁剪车间做裁剪工。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暗下决心:要加倍刻苦钻研裁剪技术,勤奋努力工作,干出成绩,体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回报企业领导的知遇之恩。

  他克服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环境不熟等障碍,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参加工会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增加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公司的新职工必备教育和服装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也让他很快融入了企业发展中。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和车间领导对他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技术上辅导,生活上体贴,使他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更激发了他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他在生产中自觉做到“精心、精细、精工、精确”,把工作当成一种追求,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

  实现“创造财富”的自身价值

  从农村的宽旷田野来到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对裁剪一窍不通的刘必佐刚开始连裁剪刀都不敢拿。刘必佐从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和坚韧不拔的刚毅性格。在车间领导和师傅们的鼓励帮助下,他凭着聪明才智和虚心好学,一丝不苟钻研技术,逐步掌握了裁剪的技巧和要领,裁剪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较短的时间里,就独挡一块裁板,且保质保量完成车间安排的生产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不懈的努力,他的裁剪技术也日趋成熟,公司高级夜礼服、服装特体等高难度的裁剪,都由他主刀,很快成为裁剪车间的一把好手。他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做到科学排板,精确裁剪。在集团公司工会举办的岗位练兵运动会中,先后8次被评为“技术操作能手”光荣称号。最近,又被滨湖区荣巷街道工会评为十佳“技术创新能手”。

  实践用大爱回报企业的愿望

  企业的精心培养,使刘必佐从一个乡村农民的孩子,成长为裁剪车间技术过硬的师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作为车间的技术中坚力量的他主动挑起车间带徒的重任,把自己所学的裁剪技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职工,已先后为车间培养了10名裁剪工人。

  震球是外贸出口服装加工企业,任务重,交期急,加班加点是常事。一次,车间的一批西装格子货单质量要求高、难度大、时间紧,正发着39.6℃高烧的刘必佐,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医院打吊针,打完吊针又回到车间继续工作。领导劝他回家休息,但为保证车间按期完成生产任务,他毅然留下来直至晚上8:30把急需交货的工作完成后才回家。他这种吃苦耐劳、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得到了领导的赞誉和职工们的好评。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 当前为第 1

技术支持:无锡泰得利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