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馆的老照片和新电影

时间: 2010-07-11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文/ 杨根荣

  上海世博园内各国的展示手段,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我参观过的众多外国展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以色列馆。

以色列馆的老照片和新电影

  外形奇特,是以色列馆给参观者的第一印象。整个以色列馆,仿佛两只白色与蓝色的巨蛋相拥,让人产生对生命科学与尖端技术孵化器的联想。

  内质简约,是以色列馆给参观者最深刻的印象。整个展览内容,仅一张中国人的老照片和一部多媒体球幕电影,别无它物。

  老照片下边的文字是:“何凤山博士,1901-1997。1938-1940年担任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是最早以发签证方式救助犹太难民的外交官之一。”“二战期间约有30,000犹太人在上海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安全庇护,使他们从欧洲残暴的大屠杀中逃离出来。中国人民高尚的举动将永远被犹太人民铭记。”“前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在1993年访问摩西会堂旧址时留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拯救了千万犹太人民,我谨以以色列政府的名义表示感谢!”看到这张老照片,读完老照片下边的文字,我马上联想到中国人民为什么至今铭记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我想,犹太人至今牢记当年到上海的求生之路,以色列国家展馆在上海世博园内将这张老照片与这些文字作为首当其冲的展品,感情是非常真挚的。

  影院门口,一位以色列姑娘笑意盈盈,将参观者分期分批请进影院,一人一座,边歇息边欣赏为参展而制作的多媒体球幕电影。这位以色列姑娘是在中国的留学生,世博志愿者,她胸卡上标明的中文名字叫“李小岸”。

  多媒体球幕电影可以既看球幕电影,又看多媒体演示,10多分钟的电影,从犹太人爱因斯坦的头像开始,到中国人孔子的语录“天下为公”结束,全部内容只表述了犹太人最新的三大发明创造:数码像片电子存录,心血管内窥游动摄影和海水淡化处理。这三大发明创造,已经在造福人类。

  没想到以色列这般重情,没想到我手中的数码相机与以色列关系这么紧密。参观上海世博园归来后,我感到应该重新认识以色列。(作者系无锡港务公司职工)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 当前为第 1

技术支持:无锡泰得利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