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人生如逆旅,心向光而行 —— 观《蛮好的人生》有感

时间:2025-11-11      浏览次数:       来源: 新吴区总工会       字号:[ ]

  在某个周末的深夜,我偶然点开了电视剧《蛮好的人生》。

  当片尾字幕升起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泛白,可那些在光影中跳跃的生命轨迹,却像一簇不灭的星火,照亮了心中某个幽暗的角落。这部聚焦普通人生活的剧作,用最朴素的叙事编织出一张关于生命韧性的网,让每个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倒影。

  在霓虹闪烁的上海街头,在保险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以高密度的职场博弈与家庭裂变为主线,在一地鸡毛的现实困境中,剧中女主角胡曼黎淬炼出了“接受不完美,永远向前走”的生命哲学。当胡曼黎的生活大厦轰然倒塌时,她没有被瓦砾掩埋,反而在废墟中发现了重塑生命的可能。这个角色最动人的特质,在于她将世人眼中的失败转化为自我觉醒的契机,就像被飓风摧折的老树,看似颓败的根系深处,正孕育着新芽破土的力量。我们何尝不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有人选择蜷缩在昨日的废墟中哭泣,而真正的勇者却在泥泞中搭建向上的阶梯。

  胡曼黎的觉醒之路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这种价值重构的过程充满痛感却意义非凡,就像蝴蝶必须经历破茧的挣扎才能飞翔。她撕碎“成功女性”的标签,在社区书屋的油墨香里,在公益保险的温暖中,重新校准了生命的坐标。当世人还在用存款数字丈量人生时,她已学会用温暖他人的能力定义自我价值。当婚姻契约变成束缚的枷锁,她没有沉溺于受害者的悲情叙事,而是以惊人的勇气完成了从“妻子”到“完整个体”的身份转换。更可贵的是,她在重建人际关系时展现的智慧:与徒弟亦师亦友的默契,和社区居民守望相助的温暖,对陌路人的善意守护。这些流动的情感纽带,构成了比血缘更牢固的精神网络。健康的关系不应是困住彼此的牢笼,而应成为滋养生命的土壤,让每个个体都能在其中自由生长。

  剧中精心构建的上海图景,恰似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镜像。摩天大楼的冰冷玻璃幕墙与弄堂的人间烟火,金融中心的数字洪流与旧书摊的油墨芬芳,构成了胡曼黎双重生活的隐喻。导演用镜头语言揭示的生存真相振聋发聩,真正的体面不在云端,而在俯身触摸大地时的温度;生命的丰盈不在远方,而在认真对待每个当下的虔诚。

  《蛮好的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励志不是与命运死磕,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它;真正的成长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学会与不完美共生。当胡曼黎站在外滩的璀璨灯火中,那句“现在这样,其实也挺好”的独白,恰似当代人最需要的生存智慧——接受无常,拥抱变化,人生如逆旅,心向光而行。(周婷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