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时光褶皱里的烟火焦溪

时间:2025-09-22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       字号:[ ]

  清晨七点,焦溪还浸在薄雾里。远远望去,黛瓦白墙被青灰色的晨雾轻轻笼罩着,仿佛给这座百年小镇披上了一层薄纱。我推开一座木门,“吱呀”一声,惊散了身边的薄雾。这座深藏在江南褶皱里的小镇,此刻正用它特有的慢节奏,向我展示着它的日常。

  黄石半墙,是焦溪给我的第一印象。那些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青石条,整齐地码在墙根,上半部分则是素白粉墙,上面攀附着藤蔓,随着岁月流逝愈发斑驳。最有意思的是这种黄石与白墙的搭配——粗粝的石块显得质朴而坚固,素雅的白墙却因藤蔓缠绕而显沧桑,两种质地的墙在晨光中相互映衬,恰是江南人家生活的写照。

  推开某扇虚掩的木门,一个用黄石半墙围合的小院出现在眼前。青苔在石阶缝隙里生长,已经厚厚一层,仿佛织就了一块绿色的地毯。晾晒的蓝印花布在晨风中轻轻摇曳,让人恍惚觉得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我常觉得,一座老房子的魂魄藏在转角处。转过一条湿漉漉的弄堂,忽然听到头顶传来“叮咚”一声。抬头一看,是檐角悬着的铜铃在风中摇晃。三井院落就坐落在这曲折的小巷深处。正如它的名字,院子里有三口古井,井栏上深深浅浅的凹痕,是几代人用绳索汲水磨出的痕迹。我望着井栏上那些圆润的凹痕,仿佛能看到几十年前,一个年轻女子蹲在井边洗衣,棒槌敲打衣服的声音在清晨的小巷里回荡。

  往巷子深处走,迎面飘来阵阵甜香。原来是一家老糕点铺。老板娘正在揉面,糯米团在她手中慢慢变成条状,指尖沾着白霜似的糖粉。“这是我们焦溪的老做法”,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热腾腾的糯米团裹进豆沙。我买了一块尝了尝,甜香中带着柴火香,果然如镇上老人常说的“糕甜如梦”。

  巷尾有一个剃头摊,老式的推子嗡嗡作响。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藤椅上,任由剃头师傅为他修剪头发,脸上的皱纹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与木窗棂的纹路出奇地相似。

  斜阳西下时分,我坐在石拱桥上,看着归舟在河面上缓缓划过。晚风吹来紫藤花的香气,摇橹声惊起了芦苇丛中的白鹭。石板路在夕阳照射下泛着金光,仿佛千年的光阴都凝结成了流动的河。

  离开时,我回头望了望那片黛瓦连绵的屋脊。忽然明白,在这里,时光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而是活在青石缝里的苔藓,是老墙与新苔共同呼吸的韵律,是每个转角处似曾相识的遇见。时光在这里不是流逝了,而是被折叠成一个个精巧的褶皱,等待着有缘人轻轻展开,与往昔相拥。(徐良)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