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扯闲篇
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办公室 字号:[ 大 中 小 ]
转眼间又到了要交观山随笔的日子,与往时的命题作业不同,这一期观山随笔,我想跟随思绪扯扯闲篇,想到哪便码到哪,随性而码,兴尽辄止。
上周在整理手机相册时,偶然翻到了几年前在一个乡村汽车客运站随手拍下的照片,照片上一位工装大哥坐在一把藤椅上,认真地阅读着书籍。说实话这张照片很普通,对我而言纪念意义不大,但很多年间,每每想到这一场景,我都觉得内心一暖,以至于好几次清理相册都没舍得删除。我还依稀记得那个场景,初春的上午,离检票时间还有一会儿,我窝在站厅图书角唯二的椅子里,随手翻着书架上的几本书籍。小站点的书架上其实书并不多,几本书已经泛黄,内页的首印时间停留在上世纪中期,个别书籍是站区职工捐赠的教辅书,纸面上落满了孩童稚嫩的笔迹。就在我腹诽站点书籍的敷衍时,走来一个身着工装的大哥,只是带着微笑问了我一句:“这里的书我可以拿一本看看吗?”说不惊讶是假的,四周从华发老者到黄角小童人手一个手机,短视频“动次打次”的外放音乐不绝于耳,没想到在这个手机掌控人生,短视频拿捏注意力的时代,还能有人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甚至带着真诚与谦卑姿态,实在难能可贵。
没有表现出内心的惊讶,我镇定地回答他:“当然可以”。得到肯定答复的男人走向了书架,在一众书籍中进行选择,遇到感兴趣的书籍手指不时停留。最终,他选择了一本书,静静地坐在藤椅上翻阅了起来。我读书的兴致顿消,“读人”的兴致反倒高涨,一派安定祥和的阅读场景,实在过于动人,于是我掏出手机,留下了这张相片。照下这张相没多久,我踏上了南下的归途,那位工友是否满意书架上的书籍我并没有过问,最后读了多久我也不得而知,可就是这岁月静好的场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现在想来,我连这个工友姓甚名谁都不知道,这匆匆偶遇也只是人生中再微小不过的场景,但正因为稀有,它紧紧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感动于作为枢纽的站区,在明知道纸质书籍少人问津的前提下坚持运营阅读角的不易;感动于数字化时代纸质书籍直面冲击面临的艰难挣扎,更感动于一个中年男人对待书籍温和谦谨的态度。说不上是多么有希望的事,可是我真的希望每一次在站区候车时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爱好者静静阅读,旁观者默默祝福,我们的注意力不能总集中于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慢下来的日子里,希望书籍予我们寄托和力量。
无独有偶,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在废品站,捡回一个知识女性的生平》,也与书有关。一位家住南京的女士无意间在废品回收站“淘”到了几本旧书和学习笔记,在翻阅中了解到书的主人是一位已故医药学家。在老人去世后,她一生所藏书籍连同她的手稿和证件被一股脑当作废纸论斤处理。主人公深感于老一辈科研人员日复一日坚持读书做笔记的坚韧,也为生活痕迹随着生命走向终点而消逝扼腕叹息。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报道中的一段话:“一个人长大成人,走向成年,认识了很多人,见过了很多风景,最后垂垂老去,所有的往事都随着身体的消失,归于土地,归于尘埃。此刻,自己手中捧着的,就是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留给这个世界的证据。”岁月失语,惟史能言,每一日,行走在人世间,我们都会留下作为个人的独特印记。只是有的印记,诸如只言片语,话一出口随时消散在风中;有的印记,诸如即时通讯,随着手机的更换逐渐灭失无踪。我们总想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到此一游”的证据,见证自己平凡至极却独一无二的人生,于是有人勒石铭记,有人著书立说,也有人将自己的一生传给儿孙。可是尽管用尽一切办法,百年以后,石碑会风化殆尽、书籍会沦为废品,口耳相传的事迹会变形走样。我们该用什么证明自己曾经来过?我想,这位老人应该能安心了,虽然毕生所得尽数被处理,但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生活轨迹、她的研究所得得到了保护,她的人生价值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人生至此得以闭环。
我的一位老师也有过同样的烦恼,他一生引以为傲的是他买到和收藏过很多书籍,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后代因为所学专业不同,无法传承他一生的收藏,老师不无失落地预测过他视如珍宝的这些书籍将来一定也是被当作废纸处理,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一件残忍的事。就这个问题,我也曾认真思考过解决方案,我想过老师可以选一位得意门生,晚年将毕生所藏尽数托付,也想过捐赠给图书馆,留给学校师生。后来想想这问题其实算是钻到牛角尖里了,既然人力无法阻止,那就应该将问题交给时间。如果有机缘,收购站的旧书会遇到有缘的读者,完成一次次知识传递,这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局。倘若不幸沦为回收站的“收藏”,最终搅作纸浆,如果能印成新版书籍,在教化育人上达成目标,也算完成了纸张的使命。
因为书本,质朴的读书工友有了“被看见”的机会,因为书本,故人与今人完成了使命的交割。在两个故事中,书籍像是一剂催化剂,催生了两段让人感动的故事,感谢书籍的加入,让我们得以见证平凡日常的缩影,记录对生活苦乐甘辛的感受。
且为心底还能泛起波澜,为平凡生活尚存感动而欢欣。这次的随笔太沉重了,人生还是得阳光向上的,就写到这里吧。(曹仪婕)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