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飘飞
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机关党委 字号:[ 大 中 小 ]
这个中秋,我是在浙江丽水的山中度过的。那夜,萤火飘飞,幻若仙境;那夜,飞光千点,诗意盎然。
车行8小时,七转八弯,终于来到了这个偏僻的村庄老竹畲族镇梁村,没想到,这么深的山中,居然坐落着一大片联排别墅。据村里人讲,这些别墅,是村里走出去的开发商老板为回馈故乡人民,回村统一建造的,地面三层,地下一层,共500多平,门前小院,村后小溪,开门见山。
村中居民也就1000多人,生活富裕。由于大多数外出经商、就学、打工,现在实住人口只有1/4,主要从事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一两户人家开发了农家乐。我们一批人几乎就是唯一的外来客。
刚到梁村的那晚,村中的十数只狗就紧张起来,稍有风吹草动,就狂吠不止。然而两天一过,狗们就放松起来,甚而会摇着尾巴过来讨喜。4个男人,阳气够足,仗着人多,晚饭后便散步走上了村外的公路。
山村的夜,如果没有了狗吠,便会让你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静”。周边的山峦好似一圈高墙,挡住了现代社会的阵阵噪音,草丛中各种悠闲鸣叫的秋虫,仿佛是来衬托宁静的,怯怯地叫个几声,听听周围没有回应,便立即闭嘴,好久,再低低试探两声,便用心打听起同类的声响来。这样的“静”中,我们离开了村口牌坊前最后一道灯光,没入了厚重的黑暗中。东升的月隐匿在天际厚厚的云层里,天幕微微发白,头顶的云较为稀疏,但星星也仅露出几点。村道是双向两车道柏油路,没有路灯,黑魆魆的,伸向遥远的山口。闲着没事,村民们不会独自走去伸手难见五指的荒野的。当然不包括闲着的我们。
四个人聊着天,谨慎地向前探着路,偶尔打一下手电、亮一下手机,漫无目的的看看周边和远方。身后是逐渐远去的山村灯火,像是另一个璀璨的世界,给人温暖、让人向往。但黑暗却似乎充满着魔力和魅惑,“引诱”着我们前行。置身于漆黑的夜中,仿佛走进了一个洞窟之中,下意识地睁大眼睛,向前望去,希翼看到哪怕一丝光亮。
突然,草丛中飘来一道亮光,大家都看到了,哇地一声:萤火虫!萤火虫由远及近,像一位隐身的仙子,执一盏灯笼从空中飘然而至。而后又引导着我们向更深的黑夜寻去。猛地,树上、灌木丛、田野,更多的“灯笼”轻盈飘来,好似一群美丽的天界仙女,隐着身影打着灯笼,下到凡间游玩。在“灯笼”微光中,她们窃窃私语,聊得兴起,掩嘴轻笑,甚是动人。
四人呆呆地望着夜幕中的溢彩萤光,张着嘴却发不出声来,生怕惊动了这些可爱的精灵。见一只萤火虫飞近,我伸出手掌,轻轻托住,掌间一只双翅小虫带着发光的尾部在掌纹上蠕动,萤光照亮了四五公分见方的周边,也照亮了我们身处暗夜中的心灵。我将手掌轻轻向上一送,小家伙再次振翅飞出,一曳流光飞向远方,就像一位提着灯笼的女娃,过来打量一下客人,回头就一溜烟地跑了。
萤虫在漆黑的夜色中飘飞,点点萤光忽远忽近、似真似幻,让人忘记了周边的黑暗,恍惚中,似乎步入了幻境。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了唐代诗人罗邺的诗:
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
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
唐代诗人骆宾王也有诗赞曰: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
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小小萤火虫虽然细小纤弱,但因其以微弱的萤光抵抗强大的暗夜,为路人领一段前行的路,带来一丝光明和希望,从而赢得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
夜越来越深,也越来越黑,山村的灯火依然温暖。山外,那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也依然在霓虹灯的闪烁中彻夜不眠。而在远离繁华喧嚣都市的山中,在远离现代文明、工业污染的黑暗野外,残存的萤火虫还在欢快地点着灯翩翩飞舞。留一群淳朴的乡民、留一片原生态的山水、留一块纯黑的夜吧!这里,就是萤火虫得以幸存的家园。(赵宏)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