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红旗渠是一座不朽丰碑

时间:2022-10-31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办公室       字号:[ ]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站考察来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而安阳林州则以红旗渠闻名遐迩。“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经由新闻媒体报道,引发了很高的关注热度,不由使我想起三年前那个初秋时节,参加市总工会系统党性教育培训班,在红旗渠看到和听到的三段故事,至今难忘。

  一句誓言引领一段奋斗

  “红旗渠究竟是什么样的渠?是什么促使人们修建这样一条‘人工天河’?”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中原腹地、太行深处的安阳林州。几天来的看和听当中,一个关于“誓言”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也回应了我脑海里的问号。上世纪50年代,初到林县任县委书记的杨贵深入各乡村调查研究,发现这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不仅历史上十年九旱,现实中更是水源奇缺,老百姓到了求水不得、惜水如命的地步,这让他极为触动,在当时的日记里,他记下了“一定要为林县百姓解决缺水难题”的誓言。这是林县人千百年都未完成的夙愿,要达成这个目标何其艰难。但言既出、行必果,在当时极端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班子扎实开展调研酝酿、毅然作出集体决策,在莫大的困难和阻力面前向上争取、跨省沟通,最终举全县之力、聚万民之智,奔着纯粹、质朴与艰难的目标,付出青春、热血与生命的代价,开启史无前例的“把河山重新安排”的修渠壮举。

  耗时近十年、近10万人参与穿山凿洞、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最终建成,被誉为“新中国奇迹”,而修建红旗渠的过程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实写照。没有老百姓对水的殷殷期盼,没有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情怀,不会产生“把林县河山重新安排”的豪迈誓言;没有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这个世界奇迹。共产党人是有初心的,这初心告诫他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共产党是有誓言的,那是面对党旗作过的庄严宣誓,短短80字的入党誓词镌刻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时代在变,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惟有把宗旨意识牢记于心,把人民群众念兹在兹,为立下的誓言而不懈奋斗,才能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下、任何艰苦的岗位上,当好为人民服务的先锋和表率。

  一段奋斗铸就一种精神

  誓言固然重于泰山,奋斗更显难能可贵,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的写照、艰苦奋斗的结晶。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那堂劳模访谈课上,舍身救人的李改云、悬崖除险的任羊成两位老前辈讲述了那段艰苦岁月的故事。英雄也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当主持人问他们可曾后悔过?他们的答案很朴素“只盼着修好渠,从没后悔过”。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林县干部和百姓在极其艰难条件下,不计得失回报,凭一锤一钎一双手,用十年之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这条“人工天河”,最终让贫瘠的地里长出好庄稼,荒凉的山上变得绿意葱葱。与其说这是“人定胜天”的世界奇迹,倒不如说是奋斗改变命运、劳动创造幸福的现实演绎。

  什么是担当?追忆红旗渠的故事,我感受到共产党员们用一言一行来践行担当。例如,林县全体干部与民工一样参加修渠,口粮标准定得更低、工作任务定得更高,这是冲在一线、亲力亲为的担当;林县县委在最初对形势估计不足,也曾天真以为“大干80天”就能完工,但所幸及时纠错,有力扭转了不利局面,这是敢于承认失误、敢于否定自我的担当;杨贵在大跃进时代守住底线、顶住压力,尽可能不虚报粮食产量,保证极度饥荒的年代红旗渠修建工程不停工,这是实事求是、坚守底线的担当。一锤一钎战太行山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林县人民铸就的红旗渠精神必将长久留传于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所说,“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老一辈共产党人如此,今天的共产党员们更应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奋斗的热血挥洒在时代的丰碑上。

  一种精神重塑一方山河

  辩证唯物主义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在林州期间的所见所闻让我对此有了更直观的体悟。在林州期间,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总回响在耳畔,歌中唱到“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数十年的林州,被“重新安排”的不只是河山,还有整个城市的新面貌和林州人民的精气神。在林州,举目能望是远山近水、绿意盎然。据当地人介绍,林州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0%,绿化率超过90%;随处可见是整洁宽敞的公路、整齐美观的建筑。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我们国家最贫瘠的山区之一!林州这座城的剧变,被总结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这是一段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的,关于一种精神如何塑造一座城市的故事。

  从林县到林州,翻天覆地的剧变根源于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修成,一改千百年来干涸贫瘠的地貌,一改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惜水如命的苦熬,更是极大磨砺了林县人民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极大增加了林县人民靠劳动双手改变命运的决心信心。凭着这种精神、带着一股干劲,他们走出山沟走向全国,在建筑等领域闯出了好口碑、打响了太行牌。从中我也获得宝贵启示。就以无锡来说,也曾诞生苏南精神、华西精神、“四千四万”精神,在这些精神的引领下,创造了乡镇企业的辉煌、奠定了制造业强市的地位。党的二十大宣告,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同样前所未见。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既胸怀理想,又要立足本职,做到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以自己面对党旗立下的誓言为引领,以实实在在的努力奋斗的抓手,为群众作些实实在在的事,为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无锡的美好画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想,这也正是来看一看红旗渠、感悟和学习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落脚点。(丁 一)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