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观山随笔

爱国诗人——屈原

时间:2022-10-25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市总工会组织部       字号:[ ]

  说起中国文学,屈原是一棵怎么也绕不开的参天大树。他的《离骚》影响之大,以至于后世用“骚客”来称呼一些文人。但他能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熠熠生辉,原因远不止于此。

  屈原可不是一名简简单单的诗人。他出身贵族,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地,便以屈为姓氏,屈原便是这一支的后人。在屈原20多岁时,秦国派出小股军队偷袭他的家乡。他临时召集小伙伴,在做了一番动员后,就通过不间断的骚扰秦军的补给,使秦军不胜其烦,最后灰溜溜的退了回去。他也因此被楚怀王所赏识,平步青云。

  他的能力不局限于军事上。秦国以600里地为诱饵,使楚国对齐国翻脸。然而秦国并没有交出土地,反而出兵抢夺楚国的土地,齐国也乘机向楚国出兵。在这腹背受敌的时刻,屈原临危受命,出使齐国,最后不仅说服齐国退兵,还重新建立了外交。

  虽然有大才,屈原的仕途并不如意。当看到其他诸侯国因变法而强大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削弱贵族势力,奖励军功,鼓励耕种。在其他贵族眼里,他把刀口指向了整个贵族阶层,是个彻彻底底的阶级“叛徒”。在楚王眼里,他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当大家在贪图享乐、醉生梦死,吹嘘楚国兵强国盛时,他却不停的进谏,说楚国已经日薄西山,改革迫在眉睫。他图谋的是一个强大的楚国,他对楚国的爱是纯粹的。由于受到各级的排挤,他长期被排斥在权力中枢之外,改革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宣告破产,终其一生未能如愿。

  如果仅仅是这样他还算不上一个爱国诗人,更无法得到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的追捧。

  在春秋战国时间,各诸侯国都认识到人才的可贵,但真正有大才毕竟是少数,都是被各国争抢的对象。在秦国变法的商鞅是卫国人,张仪、苏秦的合纵连横之策也是在不同诸侯国碰壁后总结出来的,卫国人吴起也曾出仕于鲁魏楚三国……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望,根本不存在怀才不遇的情况。

  如果屈原到其他国家,势必前途一片光明,历史上可能会出现一个才华横溢的改革家,而少了一个纯粹的爱国者。屈原的可贵,就在于他对楚国“忠贞不渝”。前后两任楚王对他都不信任,哪怕他立过大功,在国家重大事件中“世人皆醉我独醒”,他却无力解救这个不断衰败的国家。最终,因为不堪忍受国家衰败的折磨而自杀。

  屈原这一生,在世俗意义上是失败的,少年得志,却因耿言直谏被流放;中年谋国,却因楚王昏庸而志不得伸;晚年落魄,却因热爱母国而不愿意逃离。

  但是历史被没有忘记他,那些遭受到国破家亡的人懂他。他并没有建立丰功伟绩,但是他的文字所承载的高贵情怀,早已融入民族的血液中。当我们遭受挫折,面临苦难时,屈原就站在我们身边,告诉我们前进的路在何方。(向维诚)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