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劳模事迹 工匠精神 >> 劳模事迹 工匠精神

“鸭司令”炼成“金凤凰”

——记全国劳动模范邢梅珍

时间:2020-11-25      浏览次数:       来源: 惠山区委宣传部       字号:[ ]

  本网讯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惠山区堰桥界泾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全国劳动模范邢梅珍。邢梅珍做了什么事情,让她获此殊荣呢?她笑眯眯说:“我一辈子就做了养鸭这件小事。”邢梅珍用几十年时间在鸭棚里浴火重生,是鸭棚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试身手,鸡舍里掘出第一桶金

  1983年的界泾村,是鱼米之乡。大年初三,村西头老孙家粉刷了老屋,给儿子讨了新娘子。就在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小家庭分开过了。说是分家产,实在也没啥可分的,几句话就都交代清楚了。老人把米囤里的米全部倒出来一称:17斤!按人头平均下来,小两口分到了9斤米,这里面还有老人照顾小辈的情分在。

  这一天,邢梅珍看到远处弄堂口走过来两个人,正是大队邱书记和队长,邢梅珍突然有了想法。“邱书记,我家里实在困难,想养些小鸡度日子。但不知道现在政策允许不允许?”虽然听说过乡里有“一包三改”政策,却私人养鸡是不是符合政策,邢梅珍心里没底。

  “当然允许了!”没想到邱书记回答得十分肯定。“现在不仅允许私人养鸡,乡上的信用社还有扶持资金哩!”

  听了书记的话,邢梅珍心里敞亮了。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乡里信用社。果然,信用社冯主任二话没说就批给她4000元贴息贷款。拿到了钱,邢梅珍立即赶到县养殖场订了4000只小鸡,租下了大队空置的仓库,又买了一船稻谷当饲料。这一下,鸡吃的、人吃的,全部都有了着落。

  虽然邢梅珍在娘家时鸡鸭鹅之类的没少养,但这样大批量养小鸡,还真是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为了养好这些小鸡,她和小鸡们吃住都在一起。小鸡饿了,她把稻子舂得碎碎的,拌好了再端过去。小鸡拉屎了,根本就不觉得脏和臭,还要细心扒开观察,要是鸡屎稀了或是颜色不对劲,就是小鸡生病了,得赶紧抓药治疗。

  到年底,小鸡终于顺利长大出售了。一算账,去除成本,还了贷款,每只鸡净赚三角钱。她喜滋滋跑到大队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邱书记,让她没想到的是,邱书记那里竟有更大惊喜。邱书记说,大队制定了鼓励养殖业的新政策,每一只成品鸡,大队奖励五角,鼓励更多人去养鸡致富。这还不算,乡里听说邢梅珍初次养殖成功了,觉得值得表扬,也每只鸡奖了她两角钱。合下来,一只鸡正好有一元钱收入,4000只鸡,就是4000元!

  4000元!还掉了家里欠的债,最后还多出了2500块钱。这在那个年代,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这巨款,就是从鸡舍鸡辛辛苦苦掘出来的,成了邢梅珍人生“第一桶金”。

  求安稳,梅珍打起了退堂鼓

  赚到第一桶金,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小目标,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或许很多人都会说是继续扩大再生产。其实不然,守成、求安稳才真正是大部分人的首选。创业初期的邢梅珍,也没能跳出这个“坑”。

  和大多数人一样,袋里有了钱的第一个想法是盖新房。房子盖起来了,该有的家具器皿也都有了添置。邢梅珍就找个干净安稳的职业,于是,她洗干净手脚,进了家门口的拉链厂。这样,朝去晚归,活是轻省了,身上再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愉快的心情暂时也有了。但有人不淡定了。

  第一个坐不住的是邱书记;还有一个是乡里的乡长,不,这时该叫镇长。道理很简单,好不容易树起的养殖致富典型不能就这样倒了。更关键的,还有很多乡亲需要邢梅珍这个刚冒头的养殖先进带一带。

  其实,邢梅珍自己没多久也不淡定了。她心想:要不是政府扶持,哪有什么第一桶金?甚至,如果没有村里的担保,贴息贷款也连想都不要想呢!

  重选择,养鸭养成“鸭司令”

  再次投身养殖业的邢梅珍,没有再养鸡。因为在当时的无锡县养殖场里,她相中了一个从英国引进的新品种,叫“樱桃谷鸭”。

  樱桃谷鸭名字好听,长相也好看,通身雪白、煞是漂亮。另外,它只要50天就可以长成。成品樱桃谷鸭肉质鲜美、营养更丰富,很适合做本地人喜欢的烤鸭、盐水鸭、板鸭、香酥鸭等。看准了项目,邢梅珍又找信用社贷了款,承包了村里的几十亩水面,一次性购买了1500羽樱桃谷鸭。

  每天一早,她就吆喝着小鸭们出鸭棚,邢梅珍走到东,一大群“云朵”一样的小鸭跟到东;邢梅珍走到西,鸭鸭们就呼啦啦摇摆着身子跟到西。嘴里还“嘎嘎嘎”地叫个不停,就像她是在指挥千军万马一样,场面蔚为壮观。这不仅让邢梅珍的少女心爆棚,也为她赢得了一个伴随一生的美名——“鸭司令”。

  她一边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如饥似渴地从书中学习养殖技术,一有空,她就赶到兽医站请教老师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建起了有脚的鸭棚,就是把鸭棚建在池塘边,鹏底铺着网格状的细竹条。这就相当于让鸭子住上了“楼房”。这样的鸭棚十分便于清理,每天只要用清水冲一冲,粪便就流到池塘里。池塘里肥了,微生物就多,游在池塘里的鸭就能吃到活食,还能放养鱼苗,又多了额外的收入。她又修建起好几个大型沼气池,用沼气生火做饭,冬天为小鸭取暖。这样,养鸭环境更好了。

  没几年时间,邢梅珍养的鸭就从几千到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只。规模越来越大,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报纸上、电视上经常刊载她养鸭致富的经验文章。“鸭司令”的芳名也越来越名副其实。

  传帮带,万紫千红才是春

  在邢梅珍养鸭的这些年,四周群众好多也跟着养。那些年里,经她指导过的养殖户,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算起来来竟然有近千户之多。近的来自周边、江阴、宜兴、常州、苏州,远点的甚至有上海、安徽、浙江等。

  邢梅珍对学习的来者不拒,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逢到有要她上门指导的,她就提前安排好家里,将求助家庭编成路线,按图索骥挨户指导。

  有人看到邢梅珍这么贴心帮助别人,就告诉她要学会留一手,当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邢梅珍听了微微一笑:“我能有今天,靠的是政府以及乡亲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何况,万紫千红才是春,大家都来搞养殖,还能形成规模效应,大家都有利呢。”说到规模效应,邢梅珍又有了成立养殖合作社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得到镇里、村里全力支持。

  2006年,堰桥顺新禽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邢梅珍出任社长。合作社主要为周边各村养殖户提供提供苗鸭、饲料、销售等,保证了肉鸭利润,为养殖户提供了共同致富的平台。

  邢梅珍依靠养鸭,带动了乡亲们劳动致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再出发,“鸭司令”炼成“金凤凰”

  邢梅珍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养殖行业,除了恒心和毅力这样的宝贵品质之外,还适时审时度势,不断转型升级。

  1984年邢梅珍正式从养鸡开始进入禽类养殖,赚到了第一桶金。1986年转入养鸭,并由粗放型放养改进成集约式高架竹棚饲养,不断总结苗鸭护理、养殖管理、防疫治病等技术规范,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的养殖之路,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

  2009年禽流感席卷了亚洲,养殖大户邢梅珍同样深受其害,她家成千上万只鸭“鸭死库存”。再加上国家对环保事业的管理力度越来越强,让她意识到养鸭不可持久,应该转型生产。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了肉鸭的深加工。

  这又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她购买了设备,添置了冷库,从外地购买鸡鸭,研制出盐水鸭、啤酒鸭、酱鸭等成品,还加工生产醉蟹、鹌鹑蛋、太湖鱼等真空包装产品,命名为“锡梅”牌,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深受欢迎,带动更多人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她把本领分享给大家,大家也给了她崇高的荣誉。这么多年来,她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2010年,邢梅珍作为惠山区第一位全国女性劳动模范,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成了实至名归的“金凤凰”。(胡建琛 张秋生)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